ACS 2019第三届中国汽车CIO峰会,于2019年7月25日-26日在上海举办,大会邀请50+企业高层、200+CIO在内的550+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负责人、顶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团队云集上海
材料科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科学,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堪忧,一方面核心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关键技术缺失;另一方面,有些项目却“一哄而上”,出现产业结构性过剩。有人直言“急需的新材料找不到、能找到的又做不出、做得出的又做不好”。
目前,深圳等一些地方已通过“政策性引导+市场化环境”形成“磁吸效应”,吸引全球顶尖新材料创新人才前来创业。一些专家建议,仍需完善制度、多措并举发挥创投等市场主体作用,助力产业发展。
2016年5月,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美国特拉华大学复合材料中心研究员邓飞辞去职务,到深圳注册了烯湾科技。烯湾科技已研发出可量产的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碳纳米管纤维是把很多单根纳米管扭拧在一起的宏观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多功能性的特点,是新一代的特种纤维材料,性能超过现在航空航天上使用的碳纤维制造的复合材料。
烯湾科技,只是众多“材料黑科技”在深圳“扎堆扎根”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圳市新材料产业规模已由2010年的590亿元增至2015年的1500亿元。”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表示,深圳新材料领域的创新载体超过100家,上市企业近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新材料领域申报相关专利超过1万余件,编制或参与制定标准400多项,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
2016年下半年在深圳成立的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方绚莱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其团队研发的微纳尺度3D打印技术,于2015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年度十大颠覆性创新技术之一。
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张晓军联同哈佛大学化学系博士李哲峰、匹兹堡大学材料学博士丁博等组成一个高通量材料研发制备团队,放弃了世界五百强研究员的工作,到深圳创业。他们给自己的公司取名“矩阵新材料”,因为他们能够在一个基板上对不同材料进行批量化的制备和检测,正如矩阵般形成阵列,这项技术也是材料基因组计划中关键技术之一。
大幅压缩手机摄像头的体积、在强度硬度不变的情况下减轻大型装备的重量……在去年于深圳举行的第18届高交会上,方绚莱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使材料“缩骨”的微纳尺度3D打印系统技术,引起各方关注。
微纳尺度3D打印(微纳结构增材制造)是目前全球前沿的先进制造领域之一,它是通过建立许多极薄的层将数字化电脑模型变成固态物体的一种先进微细加工技术,这种技术形成的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在微纳机电系统、生物医疗、组织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清显示、生物芯片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产业需求。
“以往大家熟悉的塑料、金属和陶瓷等材料,通过微纳尺度3D打印系统,就像给材料用了‘缩骨功’。”苏州大学高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陈林森说,希望能在未来实现纳米架构复合材料的大批量生产,迎接材料领域新时代的到来。”
不少专家认为,材料行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革命性新材料的发明、应用一直引领着全球的技术革新,推动着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催生了诸多新兴产业。但材料科学有其特殊性,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我国关键新材料的自给率目前仍十分堪忧,降低核心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的紧迫性越来越凸显。